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以来民生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执政者应当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为人民解决切身实际的问题。
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要求莫过于老有所依、小有所养,生活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这些人民的小小愿望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国家、社会的责任。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而又温暖人心。正是真正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才能讲出这样简单而又纯粹的话。这也引领了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跟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干精神交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历史答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诗经·大雅·民劳》描写的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渴求美好生活的小康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大力发展和改善民生,制定的相关政策惠及亿万人民群众。近十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高楼大厦建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富足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等,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稳步提升。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四部图书聚焦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定到上海领导和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舒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