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识别选用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把好干部标准真正落到实处,组织部门识人察人的眼光不但要放得远还要放得低,不但要落于人还要落于事,不能光看干部的一时表现和一事之功,要从多个坐标进行立体分析。
要看党性、品性和个性。古人讲:君子要先修身而后求能。识别选用干部我们更要重视考核干部的党性强不强,品性正不正,个性好不好,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观察其道德品质,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看干部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能不能做到感情上融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危难时想着群众。党员干部无论资历深浅、贡献大小,都应该把党性放在第一位,为增强党性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党性修正品性,用品性塑造个性,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之体” 。
要看大节、看小节、看细节。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识别干部同样如此,不仅要带上“广角镜”看大节,看干部是否符合好干部标准,是否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还要带上“放大镜”看小节,重点看干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举一动是否符合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貌等行为规范。更要带上“显微镜”看细节,重点看干部在工作中的底线意识,在细微处的缜密思维,在成效上的完整圆满等,侧重考察干部处理起关键作用或影响全局的小事时的表现。同时,与干部一贯表现相互印证分析,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识别干部。
要看实绩、看显绩、看潜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所以,识别干部关键看实绩,而看实绩,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潜绩是显绩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的结果。党员干部要勇于做“铺路石”、乐于做“铺路石”,不要只看到的是干得快的、建得好的、面上亮的工作,而进展慢的、环境差的、问题多的工作,就绕道而行。对于确实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期盼的工作,要实实在在推进,真正地“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从而真正营造以实干看人、凭实绩取人的选人用人环境。(云南省威信县庙沟镇党委 宗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