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商都县紧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充分用好五年过渡期,高质量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得更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三个总体稳定”,推动脱贫攻坚全面转向乡村振兴。一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帮扶政策,强化就业、产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发展类政策的带动性,增强金融保险类政策的普惠性,提高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基本民生保障类政策的针对性,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的稳定性,对4.26万名脱贫人口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保持主要帮扶机制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构建防贫保险网,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用好扶贫衔接资金、管好扶贫项目资产,建立“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三是保持主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持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工作常态化,深化京蒙协作和通用集团定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力度不松。
推动乡村产业同县域经济有机融合,让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更快。围绕全县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奶牛肉牛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错位布局、集成发展,持续提升农业效益。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紧盯14.53万亩“水改旱”任务,大力调减低效高耗水作物面积;实施“稳羊增牛”计划,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打造万头良种肉牛养殖基地,以中地生态牧场万头奶牛场项目为引领,建设10万吨优质鲜奶供应基地。推动农业增值增效,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放大“商都县西芹”国家三大权威认证的品牌效应,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金字招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全产业链,聚合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中下游完整环节,聚集冷链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全链各类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发展,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让农民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
推动乡村建设同县域规划一脉相承,让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位更准。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县域和村庄建设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城乡发展。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动美丽乡村连线成片。补齐设施短板,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空心村”治理,推动“合村并居”。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雁归行动”,实施乡土培育、乡贤返乡、人才下乡“三乡工程”,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服务机制,不断充实乡村医生、教师队伍,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内蒙古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