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以三“心”铸魂 在基层沃土书写为民答卷

2025-05-06 08:26:54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塔畈乡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始终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民生诉求的“第一触角”。面对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千家万户,唯有以恒心守初心、以真心换民心、以耐心解民忧,方能破解治理难题、凝聚发展合力,在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深耕基层。基层工作从来不是“短平快”的冲刺赛,而是“马拉松式”的持久战。无论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贵州毕节海雀村,三代村干部接力植树造林,将“苦甲天下”的石漠化山村变成“林茂粮丰”的生态样本;在浙江余村,基层干部坚守“绿水青山”理念,用15年时间实现从“矿山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这些实践印证:基层发展需要超越短期政绩的局限,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现实中,少数干部陷入“任期焦虑”,热衷“形象工程”而忽视长效治理,导致“雨过地皮湿”的治理失效。对此,需建立“群众评价+历史检验”的考核机制,破除“唯数据论”的急功近利思维。唯有将为民初心刻入发展年轮,才能让政策红利在基层生根发芽。

真心: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厚植根基。基层干部的真心,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金钥匙”。在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劝学,用“一户一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重庆“马路办公”实践中,街道干部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管道漏水问题,将“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这些鲜活案例揭示:真心不是口号,而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算“长远账”的担当。反观某些地方,“干部在群里忙转发,群众在群里等回复”的“指尖形式主义”屡见不鲜,根源在于干部将群众诉求当作“任务指标”而非“心头大事”。对此,需推动干部从“坐办公室”转向“下沉一线”,通过“板凳议事”“田间问诊”等场景化沟通,感知群众的“急难愁盼”。当干部学会用方言土语拉家常,用脚步丈量民情,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心连心”。

耐心:以“春风化雨”的智慧破解治理难题。基层是矛盾交织的“第一现场”,征地拆迁、邻里纠纷、政策释疑等场景考验着干部的耐心。某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干部连续两个月逐户走访,用“茶话会”“沙盘推演”化解居民对空间分配的争议;在信访工作中,浙江某镇推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干部跟踪诉求直至闭环解决。这些实践表明:耐心不是“和稀泥”,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凝聚共识的艺术。当前,部分干部面对复杂问题时存在“本领恐慌”,或简单粗暴“一刀切”,或消极回避“击鼓传花”。破题之策在于构建“多元共治”机制:一方面,发挥乡贤、网格员等“中间人”作用,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干部情绪管理培训,掌握“热问题冷处理”的沟通技巧。当耐心成为基层干部的“标配能力”,社会治理就能实现“矛盾可控、民心可聚”。

基层干部的恒心,标注着使命担当的高度;真心,丈量着为民情怀的温度;耐心,淬炼着治理智慧的深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基层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创新治理的“试验田”。当每一名基层干部都成为扎根泥土的“老黄牛”、心系群众的“贴心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必将焕发蓬勃生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根基。这既是新时代赋予基层干部的历史答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注脚。(胡震)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