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厚植乡土人才沃壤,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

2025-03-24 14:33:31 | 来源: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人民政府

在无垠的田野之上,一批又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正凭借无人机勾勒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一支又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正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乡村治理的创新模式。置身乡村振兴这场时代大考,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不单单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更是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源头活水。此项工作仿若在充满希望的田野播撒下 “金种子”,需秉持系统思维深耕细作,才能够培育出堪当乡村发展重任的 “领头雁”。

打破 “选苗” 桎梏,构建人才汇聚之池。于湘西的大山深处,95 后返乡大学生王婷借由 “雏雁计划” 加入村两委班子,巧用直播电商推动土特产销售,令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寨重焕蓬勃生机。这般鲜活案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选拔后备力量时,理应冲破地域、学历、资历的重重限制,构建起立体化的人才识别机制。借助群众推选、组织考察、实践检验这 “三把筛子”,将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才、致富能手等多元群体纳入选拔视野。某县创新实施 “能人库” 动态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人才特长,使得后备干部与岗位的适配度提升了 37%,这种精准 “画像” 的方式极具借鉴价值。

革新 “育苗” 机制,打造完备成长链条。传统的 “填鸭式” 培训已然难以契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浙江某地创新性地创设 “田间学院”,邀请农技专家与创业导师组建双师团队,于产业基地开展情景式教学,学员结业之后的创业成功率提高了 5 倍之多。这种沉浸式的培养模式有力地证明,培养体系需实现三个关键转变:从传统的课堂理论灌输向实战练兵转变,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师徒帮带转变,从通用课程设置向定制化培养转变。构建 “理论 + 实践”“线上 + 线下”“县乡 + 村组” 的三维培养矩阵,唯有如此,才能让 “好苗子” 真正扎根深土、茁壮成长。

优化 “护苗” 生态,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东北某县为后备干部精心建立 “成长档案”,施行积分制管理,对于表现格外优异者,优先推荐入党,并在考录乡镇公务员时予以倾斜,这一举措促使青年参与竞选的热情大幅上涨,提升了 60%。这清晰地揭示出,构建 “选用管育” 的闭环机制至关重要。必须打破 “备而不用” 的不良怪圈,通过设立跟岗锻炼岗位、安排重大任务试岗等形式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激励保障体系,在待遇保障、发展晋升通道、容错机制等方面打出政策 “组合拳”,让年轻人切实看到发展奔头、干出十足劲头。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方位上,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既是夯实根基的固本之举,更是蓄势赋能的远见之策。当我们以 “十年树木” 的坚定定力深耕人才沃壤,用 “工匠精神” 精心雕琢后备力量,必定能够锻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生力军。满怀期待,能有更多 “新农人” 在希望的田野上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绚烂绽放,共同谱写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壮美篇章。(孙柳)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