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潮涌,春山可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关乎根本的关键工程。福建部署实施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恰似在广袤田野播撒希望的种子,通过系统性育苗、精准化滴灌、全周期管护,为基层治理培育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
一、开渠引源,破解人才断层难题。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困境,折射出传统选人机制的局限性。三年行动计划打破地域界限和惯性思维,构建起立体化的人才吸纳网络。从本土能人中发掘"好苗子",在返乡人才中遴选"潜力股",向专业领域引进"生力军",形成多维度的人才蓄水池。这种开放包容的选拔机制,既尊重乡村熟人社会特质,又注入新鲜血液,让基层组织既有传承的厚度,又有创新的锐度。通过动态管理、分类储备,真正把政治素质硬、群众基础好、发展思路活的优秀人才纳入培养视野。
二、精耕细作,构建成长培养体系。基层工作千丝万缕,需要的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泥土的复合型人才。三年行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锻造,既夯实知识根基;又锤炼实战能力。建立"导师帮带"制度,让经验丰富的"老乡镇"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实施"跨岗锻炼"计划,推动后备人才在多岗位历练中拓宽视野。这种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的模式,有效避免了"温室育苗"的弊端,让年轻干部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三、固本培元,健全长效保障机制。留住人才既要靠情怀激励,更需制度保障。三年行动着力构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性生态。建立跟踪培养档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拓宽后备人才上升空间。在基层工作中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后备干部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制度安排与人文关怀双向发力,既解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年培育行动既是未雨绸缪的人才储备,更是固本强基的战略布局。新时代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自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青春之姿筑梦乡野,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华章,用无悔青春跑出属于当代青年的崭新成绩。(曾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