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当前,基层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凸显,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考核等现象,如一道道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侵蚀着基层治理的根基。只有切实推进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绽放出治理效能之花。
破文山会海之茧,让基层干部从“纸上谈兵”中解放,专注于“脚下泥土”。会议与文件,本应是传达政策、交流经验的有效工具,如今却在部分地区沦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长篇累牍的文件、冗长乏味的会议,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暇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减负,需精准施策。要严控发文数量与会议频次,精简文件篇幅和会议流程,让文件内容直指问题核心,会议讨论聚焦解决办法,把时间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实际工作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
破过度留痕之茧,让基层干部从“拍照打卡”中解脱,专注于“实绩实效”。留痕本是为了记录工作过程、强化责任追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演变成了“痕迹主义”。一些地方过于注重材料的美观与齐全,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导致基层干部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整理资料、拍照存档上。减负,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以材料论英雄,而以实绩见真章,以群众的满意度、问题的解决率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让基层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上,真正做到为民谋福祉。
破频繁检查考核之茧,让基层干部从“迎检准备”中摆脱出来,专注于“服务提升”。检查考核是督促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过滥的检查考核却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临时通知的检查、重复交叉的考核,使基层干部陷入“迎检—准备—迎检”的循环,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减负,需优化检查考核方式,整合检查考核项目,提前规划、统筹安排,避免多头检查、重复考核,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提升服务水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提升自身能力,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展现担当作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唯有破除基层负担之茧,才能让基层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基层工作中,让基层治理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征程上书写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