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创新驱动,这是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区别。而创新不仅要体现在产业和产品上,更要将科技人才作为创新的根本源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随着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的加速重组,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为此我们要加速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赋能。
要树立培育职业教育新质人才观。职业教育在培育多元化人才、专业技术技能和促进就业方面有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形成合力。政府要全方位构建符合目前国情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可推动建设学徒制度,鼓励企业设置岗位利于技术运用,畅通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者间的相互促进发展。企业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领军企业带头成立联合体的方式,广泛促进校企协同发展。职业院校要在师资教学及管理上积极探索实行,要加强双师型等教师队伍建设,主动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格互认互聘;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并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探索推行学分和技能双轨制的管理模式,鼓励学习积极参加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要破除“唯学历”论,健全分类管理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振兴职业教育,必须从国家制度上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地位,需要更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新兴产业提供职业支撑,健全以技能专业性为基准的职业资格分类管理机制,并与职业技能等级衔接,让技能人才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转换。加快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让学历资格证书和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能互认,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推动向“技能型社会”转型。
要畅通晋升通道,提高福利待遇。以往由于技能等级设置不健全,技能人才在职业发展上存在晋升“天花板”问题。近几年国家发布了各类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明晰了成长路径,畅通了成才晋升的通道,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有盼头。要切实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建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只有提升技能人才的薪酬、福利,完善激励政策,才能有效引导广大技能人才立足本职、扎根岗位。同时,还要推动其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让其拥有与创造价值相匹配的获得感。
工匠不是简单机械的工作者,而是一个时代的气质。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仍不过时。当一门技术获得职称,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加入其中,激励其成为真正的大国工匠,书写精彩人生篇章。(郑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