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国家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面临不少困难,助企纾困成为问经济、保大盘的重要任务。聚焦发挥组织效能,推动广大干部、人才资源深入服务一线,尤其关注小微企业,着力为各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组织助力、企业努力,全力推动纾困政策落地落实,扶持经济实体发展壮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行稳致远。
要科学合理规划,出台一揽子帮扶政策。在种种压力下,各企业不仅共性问题凸显,也存在特有难题。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助推暖企行动,真真切切为企业减负担、办实事。开展地毯式排摸,通过入户访谈、线上调研,厘清各项政策需求,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创新不足、资金链紧张、引才难、技术升级薄弱等“瓶颈”;细化助企销号清单,按行业类型、规模大小,梳理形成一揽子条目化清单,实行一企一策,挂账销号;透明化公开政策,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告栏、官网等第一时间向社会面发布惠企政策内容,动态跟踪落实,让企业成为出卷者,群众成为阅卷者,组织成为解题者。
要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全覆盖服务网络。根据不同部门、专业类别,挑选出肯吃苦、善作为的干部担任负责人,担任组建锋领企服专班,全程护航、督导;要建立困难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企业把建设中的压力传导到各级各部门,畅通各级各部门联络渠道,强化“即时响应”力度,通过微信群、QQ群随时沟通要事、急事、难事,必要时会同著名专家、顶尖学者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班子成员带头包重点项目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普通干部驻扎企业,全景式了解生产运行状况,为企业培训、融资、技改、校企合作等牵线搭桥,创造一切可行条件。
要深入基层一线,做好一系列精准实体服务。既然要助企纾困,就要主动出击。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下沉。开展“全天候”“全到位”服务,设置服务专席,把服务精准到每一家企业、精确到每一名员工。弯下身、接地气,当好企业心声的倾听者、问题的处理者,找细、找准、找全发展中的痛点、难点、赌点。多站在企业角度去考虑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用心打造企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在合情、合理、合法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找措施、谋路径,帮助企业规划布局,鼓励发展信心,为今后高质量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办事处 王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