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红色扎西故事(十六)|殷禄才三寻党组织

2022-06-01 09:27:51 | 来源: 中廉在线

殷禄才,字国清,绰号殷骡子,1912年5月1日出生于威信县罗布乡郭家坟。1935年2月至7月,在党和红军革命活动的影响下,饱受地霸团保欺凌和盘剥的殷禄才邀约几个热血青年,在酸水井、高田乡采取勇夺、智取等方式,缴获川军士兵、高田乡民团刺刀两把,长短枪6支,子弹一批,很快就在郭家坟发展起十多人的农民武装。

1935年秋,殷禄才悄悄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在川滇黔三省边区找到红军游击纵队。特委书记余泽鸿、纵队司令员刘干臣热情地接见了他,听他倾诉衷肠。殷禄才亲眼见到红军军纪严明,待人和蔼,开始打心眼里佩服。他含着眼泪讲述了自己的出身和处境,请求接收他的队伍加入纵队。

特委和纵队领导耐心听完殷禄才的诉求后,考虑到今后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需要,决定对殷禄才组织的农民武装作进一步考察了解。于是,余泽鸿书记对他进行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讲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主张,纵队武表斗争的任务,明确地向他指出:“干革命不单纯是为了个人报仇雪恨,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目标是为工农劳苦大众打天下夺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将来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工人阶级只有实现整个被压迫、被剥削者的解放,个人才能得到彻底翻身。”刘干臣司令员也勉励他:要在本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组织群众打好基础,壮大武装力量,勇敢地开展向边区军阀、地霸、团匪的游击武装斗争,并经常与纵队保持联系,报告情况。

殷禄才遵照指示,回到郭家坟进一步深入串联发动群众,积极扩大武装,带领队伍在滇川边境一带英勇地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1936年春,殷禄才又一次秘密前往四川省兴文县大石盘(今属珙县)寻找纵队,报告敌情和队伍发展情况,再次请求纵队一定要吸收他。当时,特委和纵队领导见他表现很积极,叫他再次回去把队伍的思想工作做好。殷禄才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纵队。纵队漫长的考验不但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跟党和红军走的信心和决心。

1936年夏,纵队活动到郭家坟一带时,殷禄才第三次找到纵队,向特委和纵队领导报告了队伍发展和敌情动向。特委书记、纵队司令员刘复初和纵队政委龙厚生等领导对殷禄才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决定将他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留他随军学习,加强思想教育,想在战斗中锻炼他、考验他。

殷禄才在跟随纵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经过多次战斗和思想的洗礼,逐渐懂得了革命斗争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才不会迷失方间,于是他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的请求。特委领导经过研究,认为他革命决心大,思想成熟,决定由刘复初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发展他入党。当殷禄才得知自己被批准入党时,非常高兴,激动地向刘复初表示:“我一定服从党的领导,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革命到底,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纵队委任殷禄才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支队长,发给了十余支枪,派他回去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组建云南支队,配合纵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不久,特委派陈华久去担任云南支队政委,与殷禄才一道工作。

此后,殷禄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践行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铮铮誓言!他始终坚定地跟党走,积极宣传党的主张,高举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组织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和遭遇强敌屡次“会剿”的艰难险境中,以铁的信念和意志,带领云南支队在川滇边境英勇战斗,顽强拼搏,坚持革命斗争到1947年3月。以长达12年之久的时间,建立了以郭家坟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云南省威信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辛馨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