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正式播出,讲述了一位十五岁的青年在延安梁家河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的故事。从大城市到穷乡僻壤的陌生山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让我们一起找寻为群众办实事的不变初心。
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中,劳身之苦虽有但习近平总书记却能以苦为乐,但如何转变思想融入群众,获得群众的信任,闯过思想观却是最难的。下面,就让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学习坚守初心,闯过思想“三大观”。
脚踏实地,用韧劲闯过思想“差异关”。城市与农村的碰撞、科学与民俗的交流,如何有效闯过思想“差异关”,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正确道路。在炎炎夏日跋山涉水、在悬崖峭壁步履维艰,这一切的努力就是为了给群众带来好日子、好生活。从与群众格格不入到打成一片,从群众不信任到坦诚相待、信赖有加。这样的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又怎么不会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感激呢?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要葆有脚踏实地的韧劲。不要害怕差异,而是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面对。面对群众我们要用耐心、细心、爱心去答疑解惑,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们,脚踏实地践行初心使命,不负青春、不负梦想、不负人民。
问政于民,常俯身跨过思想“距离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想要知道政策如何实施、怎样实施能让百姓获得最大的利益就需要我们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需要我们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圈舍、山涧河畔去了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需要我们俯下身子去倾听百姓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从怕百姓上炕”到“请他们睡觉”,这样的转变就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时刻心怀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跨过这道思想“距离关”,做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立场不移的人民卫士。
以上率下,用行动打破思想“壁垒关”。一年365天几乎全年无休,下雨刮风在窑洞铡草、晚上看牲口、白天放羊、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经过这样历练,让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深入基层、了解基层,能够精准把握症结、提出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让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有决心、有底气。向世界一次又一次展现中国力量、彰显中国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在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打破“刻板印象”与思想“壁垒”,与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一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金玉莹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