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人才引领发展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这为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何在“乡村振兴”这个战略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关键仗,积极锻强筑牢“人才链”就是一把“金钥匙”,将人才聚起来、育出来、用起来、留下来,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乡村人才之林,方能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厚植资源沃土,汇聚人才“一泓甘泉”。“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各类人才要想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尽展才华,平台资源搭建不可或缺。不少偏远山区、乡村,如今仍面临着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土人才留不住的“人才荒”“老大难”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年轻人才即使引进也缺乏评优晋升、大展拳脚的土壤。两相比较之下,面临诸多大城市抛出来的“橄榄枝”,自然感受到了机遇,选择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展宏图。要想真正使乡村振兴形成茂密森郁、生机盎然的人才之林,还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实现强力政策倾斜、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激活乡土情怀共鸣,多角度、全方位厚培地区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虹吸效应,努力为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搭建有“用武之地”的新平台,引导乡土人才稳落地、深扎根、扎稳根。
厚植培育沃土,浇灌人才“拔节抽穗”。“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如果将“聚才引才”比作输血,那“育才强才”就是锻强本土“造血功能”。在人才建设方面,乡村振兴其实与脱贫攻坚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需要吸引有激情、有能力、懂管理的年轻人才,更要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坚持“手心手背都是肉”,自主培养盘活一批生在本土、长在本土、愿意回馈本土的农业科技人才。充分用好“室内课堂”“田间课堂”两个载体,积极做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指导培训,持续增强生产水平、发展能力、致富本领。把“土专家”“田秀才”充分挖掘整合作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不断优化乡土人才“拓荒扛鼎”的“软环境”,才能激活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振兴充满生机活力。
厚植精心沃土,用好人才“开花结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振兴不仅要在“选好人”上做文章,“育好人”上下功夫,更要在“用好人”上求实效。既要识才、引才,亦要懂才、爱才,否则引、育、留再多,用不好、用不准也是无用。俗话说:“人各有能,因艺授任”,又言:“知人方能善用”,面对人才要拿“放大镜”“超光角”近距离接触、全方位观察,准确掌握技术特长、性格特点、干事状态,及时了解人才所想、所做、所需。坚持以事择人和因岗用人,科学谋划、量体裁衣,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形成人岗“精准对接”的良性循环,更好激活服务乡村振兴的干事效能,打造催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苏梦瑜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