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倏忽之间,一年的选调时光已被偷走。回想一年多来的基层工作时光,从文绉绉的软妹子转变成女汉子,从怯生生的书生变成“出马作战”的乡镇干部,从业务小白变成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从一开始迷茫怀疑到后来的笃定从容,虽经历磨砺,但收益颇丰。在服务群众中,增长了解决问题能力和共情能力,夯实选调的初心和使命;在困难挑战中,善于把握机遇,砺羽破风。随着时光褪去稚嫩与迷茫,回忆留下的,是克服困难永不止步的“逗号”,是掌握技能完成任务的“句号”,是不拘泥于现状敢于破浪的“省略号”。
被“偷”走的是局促,留下的是“玉经琢磨多成器”的“,”
基层作为所有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最能锻炼出人才的练兵场,但是基层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需要一针一针地去完成千针万线的任务。来到乡镇,接触的是刚下地回来的质朴农民,听到的是亲切脆耳的乡间方言,处理的是街里邻坊的大事小情,生活从图书馆、宿舍、食堂的三点一线变成了办公室、下乡、宿舍的循环马拉松。那些看似“灰头土脸”的日子,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笔。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下乡调研中,迈上几步就能把几亩几里地丈量个八九不离十;在每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里,用文字把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浓缩成响亮的工作法则。我遇到了很多老师,有村民、有同事、有领导,他们教会我成长,让我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涵义。我同他们共同完成了人大政府换届、社会保障工作、扫黑除恶、主题教育、疫情防控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使我实现了从“门外汉到业务通”的华丽转变,让青春与热血在基层的新天地中发光发热。
被“偷”走的是稚嫩,留下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
基层的广阔天地,有骄阳炙烤下的汗流浃背,有疾风骤雨里的泥泞裤腿,被晒黑的皮肤、浓重的黑眼圈,一点一点替换了脸上的稚气和身上的娇气。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和漂亮,反复琢磨成了夜不能寐后的“秃头少女”。传递好每一个红色故事,向每一个听众道声“晚安”,促进村集体产业增收,营造党员干部共同战疫氛围。一包包洁白如雪的A4纸,一本本干净空白的笔记本,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在奋笔疾书的签字笔下,变成了一沓沓布满心血的文件与记录,成为了便民为民、服务发展的政策指南。把细节做到极致,把工作做成标杆,把对工作的热爱揉进血脉,那些走过的路、入过的户、踩过的土,交织成红色青春里最美的印记。
被“偷”走的是浅显,留下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
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坚持“苦中作乐”,在走村入户、田间地头,欣赏乡间的田园生态美景,感受泥土的芬芳气息,按捺不住帮助农民春耕秋收、体验丰收的喜悦;“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下乡的路途中顺便把办事的老百姓捎上一程,从老百姓的一声声感激中体会到淳朴的乡风民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认领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解决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通过帮助他们解决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感悟到工作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能够在一幅幅喜怒哀乐的画面中阅尽人生百态,激励自己更坚定地走好前面的路程。
未经历开水的冲泡和洗礼,茶不会香飘四溢;未经历挫折和苦难的环境,人不能够成长成才。在基层工作,是成长,是进步,是有过汗水,也有过泪水的五年。基层道阻且长,不断上下求索,方能行稳致远,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人民政府 郭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