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从“禾下乘凉”感悟袁隆平院士“精神密码”

2022-05-23 10:41:53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2年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在长沙举办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等出席了纪念会。5月22日,是袁老逝世整一周年的日子。

人生恍然如梦,仿佛岁月偷走了时间,不知不觉袁老已离去整整一年。当微风吹过稻田,炊烟拂过屋檐,袁老仿佛还在我们身边,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呼唤,萦绕在耳边。斯人已逝,可袁老的精神却永存人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一名基层选调生,更要继承袁老遗志,体会袁老精神内涵,品味袁老“精神密码”,将其转化为我们接续奋斗的内生动力。

感悟“赤子之心”,把理想和信仰种在心间。生于乱世时逢战火,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那个年代“吃饱”成了最大的梦想。年幼的袁隆平看着人世间一幕幕的悲惨,他的内心愈发坚定起来“我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就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袁隆平的心间生根发芽。理想指引前行,信仰提供动力,年轻的袁隆平毅然走入“农门”,为了那个“禾下乘凉梦,家国粟满仓”的梦想而不停奋斗。理想是伟大的,有着理想与信仰的人更是伟大的!数十年如一日,袁隆平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终于“杂交水稻”问世,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粮食问题迎刃而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再是梦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今日的中国,再无饥饿!青年有理想,则国家有希望,激越澎湃的青春之歌中,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仰”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要树立风雨如磐的坚定理想信仰,把理想信仰作为前进之源、奋斗之基,更要把理想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真正正做到以理想指引前行。

体会“奋斗之志”,让努力和拼搏洒满人生。“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没有先进的设备支撑,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拿什么突破水稻增产技术难关?难题摆在面前,困难横亘眼前,袁隆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难,难就不做了么?”从此,他扎根在田间,与水稻深深地联系在一起。“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每一次“东方魔稻”纪录的刷新,都是袁老夙兴夜寐的付出。“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一顶草帽,一把镰刀,挽起裤腿,一呆便是一天。袁老用自己的奋斗与拼搏,为华夏儿女换来了绿色的革命,金色的丰收。作为新征程路上的生力军,广大年轻干部要接续奋斗,不耍“花架子”,不摆“假把式”,沉下去、耐得住,在艰苦复杂地方磨练,关键吃劲岗位锻炼,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把个人汗水浇灌在祖国基层大地上,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学习“无私之品”,将担当和奉献融入血脉。“你不做,我不做,大家谁还做?”淳朴话语尽显袁隆平人生追求与担当。“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党和国家旗帜所指,便是他行之所向,他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铁肩膀”、“硬脊梁”。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立“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所获得的科研奖金来奖励积极进取、拼搏钻研的湖南省内外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截止目前,基金会已进行12次颁奖,共奖励了在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应用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124名先进个人和22个先进集体。“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这是袁老的话语,更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广大基层干部要堪当时代重任,勇做“主力军”“先锋兵”“排头兵”,尽显责任与担当;更要肩负人民未来使命,勇当“探路者”、去闯“无人区”、力破“天花板”,彰显无私与奉献。

风吹稻香,“禾下乘凉”早已不是梦,梦的是已逝的您。每缕炊烟升起,随之飘荡的是亿万中华儿女对您的思念!(陈寅楠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同夭乡选调生)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