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而让人民生活幸福粮食安全则是前提。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有地可种。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要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势在必行。一要严格基本农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耕地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切实增强群众保护耕地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任何地方都不应以任何借口放弃、转移耕地保护责任。二要定期开展巡查,强化耕地保护监管。对巡查发现的非法占地、破坏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竭力遏制违法用地行为。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对资源的保护,是对我国家底的保护,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更是经济安全的“压舱石”,关系整个社会,需要用系统性思维严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把保护耕地的责任扛牢、扛好。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人均耕地数量远远低于全球人均水平且仍处在下降通道中,“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一刻也不可放松。
加大种业投入,实现增产高产。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推动种业科技发展作为推进科技兴农的重要环节,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总体工作中加大种业科技投入。二要通过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增强种业整体实力。三要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科技育种能力,加快推进包括种业在内的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面对“十四五”新征程新任务,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大力度,坚持良田、良种、良技相结合,全力振兴民族种业,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为我国粮食生产增产高产奠定基础。
推进“机械强农”,保障粮食安全。3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紧贴实际需求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强化粮食生产、大豆油料扩种、设施种养等机具保障,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作出贡献。2022年农业机械化工作,要围绕农业农村“四稳四提”的工作布局,紧盯为各类食物生产提供装备保障,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加快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扎实打牢农机基础,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要突出重点,狠抓重要农时粮食机械化生产,保障大豆和油料扩种机具供给,支持现代化设施种养业发展,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启动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切实为保障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杜绝舌尖浪费,提倡勤俭节约。“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餐做起,树立“吃多少点多少”的理性消费观念,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坚持做到按需点菜、科学点餐、适度消费,就餐用公筷、推行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而要积极践行“光盘行动”,自觉做到吃光盘中餐、餐餐不剩饭,吃不完就打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综合执法局 侯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