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十四五”规划全面展开;2021,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首要任务是确保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交接棒”;进入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消除贫困的成果,我们必须做好乡村振兴的伟大文章。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筑起“道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层组织在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农村要积极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定期开展村内法律顾问工作,律师深入基层调解纠纷,不仅真正解决了人民矛盾,解决了邻里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善治。群雁要靠头雁带,火车要靠车头领,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农村发展能力,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护身符”。目前,农村存在自我发展能力弱、增收潜力不足、获得感和幸福感弱的尴尬局面。促进产业振兴是大势所趋,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动员村民转移土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村的特色产业将有更大的成就和责任,从而不断填补农村振兴的背景。
要全面推进农村振兴,我觉得农村一定要美丽,让人回去。农村地区是农民的家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园山川秀美,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氛围中随心所欲地生活在农村,这是游子们虔诚的渴望。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土地;当生活垃圾污染了弯弯清泉;当焚田埂草焚烧污染了阳光明媚的天空,农村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直接影响到菜篮子和水箱的安全时,我们怎么能谈巩固回家的基础呢?没有农村的新鲜空气、清洁的水质和安全的食物,乡村振兴将失去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资源,又怎么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仅关系到“三农”领域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新时代的使命是明确的,全面推进农村振兴,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山川画上一幅美丽的画卷!(福建省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 邓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