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发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极大关心、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贵州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支持“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更是为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新鲜活力。作为基层干,要抓好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产业,给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效益,让我镇的所有群众享受文件带来的政策红利,感受党的关怀,提高群众满意度,实现乡村振兴,奋力谱写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引导上级部门、技术推广单位到基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优化利用。把农村产业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积极引导开展信用贷款和金融帮扶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制定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实现通讯提质增效,辖区范围内5G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统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促成农村学业困难学生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和接受职业技能学习。推进标准化乡村卫生室建设,推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向乡村倾斜,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三)注重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计划、实施等重要环节,保证农民具有广泛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训内容着重向农业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农业文化、创业创新和农场管理等主题集中。鼓励引导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成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实用性。
(四)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吻合。一是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树立“大规划”理念,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规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着力培育集民族文化、木商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等为主的村庄,打造一批示范性和可复制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二是形成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依托盈辉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地理标志,加快绿色农业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注重农业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三是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以点带面,全力打造产业兴旺、文明宜居、和谐绿色村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体系;加强村庄风貌管控,严格宅基地审批和农房建设监管,注重保护历史文脉。
(五)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要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要在引领发展上练真功,开阔视野,积极创新,在盘活用好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转变村庄经营方式等方面练就抓发展的真功,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要在服务农民上用实功,要做农民的“主心骨”,做农民的“贴心人”,讲实话、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要在有效治理上下苦功,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提升治理实效,真正把乡村有效治理文章做足做实做好。(贵州省锦屏县平略镇人民政府 粟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