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回望百年路,始终贯穿的是奋斗者的精神。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从嘉兴南湖的烟雨朦胧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使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以大国崛起之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前行。在这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到现有的9000多万党员,从嘉兴南湖一叶小舟,成长为“中国号”巨轮。中国青年在百年蝶变中发挥着重要的力量。五四运动让中国青年正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风云际会,英才辈出,成为最有觉悟、最富行动力、冲在最前线的力量,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激情燃烧的建设、万象更新的改革,一步一步地将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改造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党改变了一个民族对青年的态度,为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注入了巨大力量。一代又一代杰出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果敢的责任担当,不负韶华,砥砺奋进,书写了不同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
每当回首那烽火连天的岁月,红军展示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便是那最精彩浓重的一笔。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整整两年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但是,这部万里长征史,现代人又有多少人知道,知道多少?两年的长征途中,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最后零零散散到达终点的不过3万人。在征途中,每300米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尸体!他们,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了长征的漫漫道路上,用生命和献血为中国人开辟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10万名解放军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几代人艰苦耕耘、辛苦创业,把它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几代大庆石油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成为共和国工业文明之魂;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先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科技奇迹,增强了中国底气。这其中,铁人王进喜成为新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王进喜,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15岁时到玉门油矿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到玉门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大庆。他带领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由于水管线还没接通,罐车又少,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打个盹……通过全队工人的共同努力,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被钻杆堆滚下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后还继续工作。领导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到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其他同志也纷纷跳入泥浆池,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47岁病逝的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新中国发展的道路上,遭受到了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涌现出了无数的抗灾救灾英雄。1998年,抗洪英雄无惧生死、一次次与洪水抗战;汶川大地震,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和武警官兵不畏艰险,拯救了无数生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千万名白衣使者逆行出征,不顾自己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抢救了无数生命,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无数90后、00后医护人员们剪掉长发,穿起战袍,毅然决然投入战“疫”,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出青春力量。各个核酸检测点,都留下了他们努力奋战的身影,密不透风的隔离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期间不能上厕所,只能少喝水、少进食,可这些青年医护人员却从不叫累、不说苦;今年三月以来新冠肺炎多点散发,就诊人数突增,医务人员昼夜不停、全力以赴,开启了“接力赛”,他们有的在开展诊疗护理服务、有的在为隔离病区运送物资、有的背着喷洒壶当起消杀卫士、有的充当着就诊向导,引领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有的在电脑前,筑起正能量舆论阵地……这些白衣天使们从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个人防护到科室的院感控制,从对外联系协调到科室医务人员生活关照,事无巨细,每个岗位上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022,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深情寄语,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要把个人的理想和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用奋斗礼赞时代,用拼搏定义未来。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立足教书育人岗位,润泽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把它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生学习教育条件,重视教师素质提升,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待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在,党把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托付给了我们,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激励着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拼搏奉献,在三尺讲台上担当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在,坚守在教育一线岗位的教师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我们这一代人沐浴着党恩长大。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考验,没有参与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党的过去不太了解,缺乏对党取得成就和历史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尽管我们已为人师,甚至是任教多年的历史老师,对党近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历程了解得不全面,感悟得不深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系统地、完整地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了解党的历史,知晓过往,经历思想的洗礼,扎扎实实的建立起对党的感情。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知道了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努力,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浩瀚党史、百年风雨中见微知著、领悟大道、奋楫向前。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要积极投入党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强自身理论武装,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认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育教学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应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在学习榜样中提升个人素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拥有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优良的师德师风和高超的班级管理艺术,将一生的心血奉献给党的事业。我们要学习他们潜心教学,满怀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去,成为教育教学的先锋楷模;我们要学习他们潜心研究,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学者;我们要学习他们潜心管理,坚持立德育人,成为教育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典型和榜样。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不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奉献教育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国之栋梁,接续奋斗。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挖红色资源,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通过唱红歌、背毛泽东诗词、讲党史故事、编排红色教育节目等引导学生爱党爱国,让学生在党的阳光指引下,迸发拼搏奋斗的生命潜能,脚踏实地地不懈追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现任教师、党务工作者,我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更加清晰。1996年,我带着青春年华一腔热血,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辽宁省葫芦岛38611部队96分队的一名士兵。身边的很多人问我:“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当兵呢?”我总是坚定地回答:“作为一个男儿,没有当过兵,没有扛过枪,没有流过血,没有负过伤,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穿上军装,步入军营,我才知道,军队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这里没有偶像剧中的浪漫,没有电影大片里的酷炫,有的,是站到四肢麻木抽筋的军姿,是超越极限体能训练的负重五公里长跑,和一趴就是半天,胳膊都硌成密密麻麻血洞的射击训练。然而,所有的这些都比不上晚上的紧急拉练。一个冬天的深夜,暴风骤雨,雷电交加。紧急集合哨响起,战士们打背包、裹雨布、迅速整队,开始了五公里的越野。回来整队才发现,趴在泥巴水里喝着泥水,不知做了多少个俯卧撑,我的脸上已经看不清本来的面目,军帽不知何时也已经掉落。那天晚上,裹着被子,我依然直打冷颤,但放弃的念头却始终没有产生过。
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成为改变我一生的转折点。从此,我的人生里再没有苦和累。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体能极限的挑战,野外生存的求生考验,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真正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此,我人生的字典里又多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里包含着太多的内容,既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锤炼本领,增长智慧;也要对工作负责,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更要对祖国和人民负责,保家卫国,守卫和平。从此,勇敢地面对成为我的人生信条。作为军人,勇于冲锋陷阵,敢打敢拼,为了使命不惜牺牲一切;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勇于承担家庭重任,为家庭遮风避雨;作为教师,勇于不断更新理念,走在时代前端,做好学生心灵的工程师,为祖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家庭困难、父母需要照顾,当时年轻的我只能选择专业挑起家庭的重担。尽管已经离开部队,但这一段军旅岁月不仅没有随着时光流逝淡化模糊去,反倒清晰凸显起来。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在目,不断地撞击折腾着我,一颗镌刻矢志强军的报国心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回到家乡的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兼党务干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政治立场坚定,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关爱学生,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作为一名信息学科教师,我深深知道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从学生时代,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前沿知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对待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积极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联系,对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给与特别的关注,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的成长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身上的军人气质和风采深深感染着学生。我一心向党,学生们在我的教育下爱党爱国;我严于律己,学生在我的影响下遵规守纪;我吃苦耐劳,学生们一天比一天更加勤劳坚强。同样,孩子们的天真纯朴、青春活力,也一直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进步。
三尺讲台勇担当,百年育人正当时。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领导下,把初心化成青春远航的动力,把使命化成青春搏击的力量,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激扬青春,践行使命,千帆竞发,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征程,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最美的答卷!(黄龙 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