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在信中,习总书记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牢牢遵循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准则,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过硬人才支撑。
坚定政治方向,把培养人才政治意志力放首位。政治坚定是立命之根,对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来说,讲政治一直都是在第一位的。坚持以德为先,就是要严把人才政治关,在选拔的时候注重考察人才在政治上能不能靠得住,能不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能不能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进行政治教育,让人才上好“思政课”。强化政治引领培养人才,把党史学习教育、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设为必修课,让人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政治意志力,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永葆过硬的政治品格。
增强工作本领,全方位提升人才能力水平。要想建设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光注重“德”这一关还不够,还要抓好人才的“才”字,才能让人才做到德才兼备,真正有为。政治是立命之根,能力则是立命之本,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发展的位置到哪里。要注重全方位提升人才能力素质,做好教育培训相关工作,把思想教育和本领培训放在同等地位,并充分调动现有资源,把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增长人才的眼界和见识,培养真材实料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思想引领,厚植人才爱党爱国情怀。“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只有不断深化人才的爱国情怀,激发人才奉献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我们要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注重人才精神的培育工作,把爱国主义精神同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人才在工作中寻找民族精神,感受自身价值,不断激发自我的爱国情怀和奉献意识,继续坚持投身为党建设、为国奉献的伟大事业。(梁爽 吉林省双辽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