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培养一批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至关重要。高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常规戒律,在教师队伍配置、课程研发、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原创成果倾斜,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智力保障。
强化大师型教师队伍塑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关注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学术道路上上下求索,不断寻求突破,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为人处世、学习工作做好典型示范,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重奉献型青年学生培养
当代青年学生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各大高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的全过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常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通过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让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立德明智、不怕吃苦、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脊梁。(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信访局 李丽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