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1999年的福建省南平市,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随后逐步推广至全国。时至今日,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推行20余年,各地坚持人才下乡、科技下沉,服务“三农”,为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提供科技助力。如今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以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产业兴旺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国农业已从传统型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型转变,需要引进科技力量推动创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高位嫁接、重心下移,聚集创新创业资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特派员队伍要深入一线调研,充分了解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打造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兴旺发展。
支持农村人才培养。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国农村人才匮乏,多以留守老人和妇女为主,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不足。科技特派员队伍应以当地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方向,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本土农村人才提智赋能,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同时,应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扶持和激励力度,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下乡锻炼,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助力宜居乐活建设。要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和文化自信是重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亟需将农耕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融汇导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科技特派员队伍应发挥文化专长,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精髓,运用现代先进艺术手段,创作各式各类文艺作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此外,科技特派员队伍要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宜居生态环境。要探索将特色乡村文化和优美农村环境结合,开发乡村旅游路线,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广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将汗水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卫生健康局 吴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