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做好”发展中国教育”这道菜

2021-04-21 15:55:27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励清华师生作为心怀“国之大者”,应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追求建成世界一流高校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提高科研能力、涵养科研精神必不可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是其必须肩负的使命。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三“注重”为中国教育增点“鲜味”。科学,是世界的科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望得更远、思之愈深。一是注重基础研究的投入。“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国家和学校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吃透基础研究、嚼烂先有理论的“架骨”,并鼓励在校师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基础研究,为科研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注重科研成果的共享。科研成果的共享并非毫无益处。共享科研成果,破除知识、技术壁垒,为再科研、再创新、多领域合作提供可能。设置共享渠道,召开科研成果发布会、科研成果集中展览会、科研团队交流会、研讨会;促成跨领域合作项目;实验室开放日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良性互动。三是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成果的共享不等于毫无限制的分享。每个科研成果都凝聚着科研团队的心血。保护知识产权,让科研人的心血不被剽窃,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的创造主动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自主创新、科技自强,三“提高”让中国教育永葆“真味”。一是提高自主创新意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只有拥有自主创新的科技、产品,才不会成为案上鱼任人宰割,国家经济发展才有自主话语权。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光有自主创新意识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如没有翅膀的雄鹰。鼓励在校师生打破思维“僵局”,勇于开拓新思路、研究新领域,以国之需为创新点,以国之急为着重点,切实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三是提高创新支持力度。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发力,加大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国家和学校要主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的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针对国家现实需求,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保量提质发展中国教育,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发展中国教育之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院校,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服务国家、肩负时代重任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后备力量。(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人民政府 陈弘悦)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