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8届的选调生,我参加工作那年,你们当中有的同志才刚出生。”
“2004年至今,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不短,但我的工作简历却很简单。”
“非常有幸在2013年夏天从山城重庆毕业来到土左旗。”
…………
在选调生座谈会上,看着比自己年长的前辈们介绍工作经历、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听他们侃侃而谈,字字铿锵。看着岁月在他们面容上留下的痕迹,在谈吐间留下从容。也让我深刻意识到,“选调生”这块“金字招牌”,意味着孜孜不倦的态度和默默无闻的付出,象征着源源不竭的动力,更代表着代代相传的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
“选择”彰显勇挑重担的决心。“当时的乡政府是两排平房,烧的土暖。冬天的早晨,办公室门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常常被冰封住,需要同事来上班时从外面用火钩撬才能打开。”这样的画面从一个女生口中描述出来,以波澜不惊,以岁月洗礼。在那个有着“大学生下基层镀金”想法的环境里,在那个需要骑自行车通知开会的时代里,他们始终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用行动诠释了选择,践行了初心,强化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政治担当,为“选调生”增辉,更为乡村带去青春朝气,成就焕然一新的新景象。
“勤恳”历练不怕麻烦的耐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能忽略小事,不能延误急事,更不能逃避难事,桩桩件件“大麻烦”、“小麻烦”都成为了选调生的练兵场、比武台。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更勤于磨砺心志、躬身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曾巧妙地比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对于选调生尤为如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知难而进;在发展第一线破解难题,迎难而上,坚持细心判断、耐心处理;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热情”厚植服务群众的真心。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向基层的流动如游鱼滑向水中,不仅激发了鱼的生命力和激情,更能焕发水的生机。大家在谈到与群众沟通交流时,分享了不少“土办法”“妙办法”,字句之间都是他们对工作的深入钻研,对群众的深入了解,对教训的深刻总结。也让我们看到在基层,他们以青春朝气点燃广袤大地,以多识多学的眼睛洞察前进的契机,常常动员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在维护干群关系的同时播撒热情、传递真情,在汲取基层养分的同时一心为民、真心爱民。
青春的容颜也许会随着岁月流逝,但青春的气息会随着奋斗的热情日渐浓厚,奉献过青春的热土也将一直记得年少的模样。“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着”,作为刚参加工作的选调生,我们也将在这种“永葆青春本色”工作状态的指引下找准定位,躬身实干。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放下架子把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沉下身子集民智汇民力;迈开步子学习新思想、谋划新路子。(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民政府 王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