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已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成果离不开每一名干部的付出,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离不开农户自身的努力。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1年打开了“十四五”局面,第一个五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的开始,也是巩固脱贫成果过渡的五年,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特色,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天下之大业也。”习总书记曾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的有效发展需要靠产业来带动,因此要结合地方特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谋划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脱贫攻坚中真抓实干的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配置人力资源,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在社会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人。一是发挥人才优势。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乡土人才,引乡贤、建家乡,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住,能发展”,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家乡的人“回得来,能安心”。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事情,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揽全局、协各方的作用,增强领导工作的本领,发挥坚强堡垒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将脱贫攻坚中尽锐出战的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坚持生态理念,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和长远性。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之前一些过度开发消耗的资源进行修复和保护,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基础,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将脱贫攻坚中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 钟诗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