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自福建省对口扶贫协作宁夏二十余年来,闽宁村完成了从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到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转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从输血到造血。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没有特色和优势产业。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二是通过技术扶持,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发展菌草等产业,倾力打造西部菌草示范镇;三是招商引资,积极邀请福建、广东及香港等地闽商或闽籍华侨到宁夏考察投资,并依托福建在宁企业家协会多渠道寻求经济协作契机,吸引更多福建企业赴宁夏投资置业,设立扶贫车间,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
从扶贫到扶智。想要彻底拔除穷根,教育很关键。20年来,福建省还向宁夏连续派遣支教老师和各类技术人员,为宁夏培训山区教师、帮助宁夏新扩建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持续资助贫困学生等,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以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切入点,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的本领,为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奠定了基础。
从脱贫到致富。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结构,筑牢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推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供给,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就像《山海情》最后的那句台词“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脱贫攻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西海固,现如今已是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便是山海情谊之深的见证。(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厅下党群工作者 丁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