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聚焦重点、难点推动改革,围绕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开拓创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以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职业教育对脱贫攻坚有重大意义。扶贫必扶智,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从更深层次去剖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脱贫攻坚更具社会意义。不少贫困地区还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适合发展特色产业的先天优势。若要充分挖掘、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三农”专业技能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反哺当地经济,从而巩固脱贫效果,拔除穷根。
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需要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各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技能。要结合乡村振兴的方针,将农民职业培训纳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系统化的涉农培训,满足乡村产业发展趋向特色化、差异化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特色,建设与地区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与乡村产业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机制,将产、教、研串联成线,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相关,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我们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广阔的农村大地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振兴乡村的动力,这需要我们扶持培养一大批乡村工匠,吸纳足够量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并进一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建设、管理等下一阶段工作精雕细琢,将精细化理念根植于细节里,让不同的村庄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跑出快节奏,加速从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向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迈进,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立场,坚持改革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奋力推进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张赫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长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