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独创许多宝贵经验,使“防疫”取得重大胜利。由此联想到“防疫”与 “防腐”的关系,如借鉴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去“防腐”倡廉,坚持以预防为主,经常给心灵“种疫苗”,定会起到“治未病”、“促廉洁”的效果。
坚持给心灵“测体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人每天进行“体温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体温变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联想到党风廉政建设,党员领导干部也应经常给自己心灵“考体温”,防止思想观念上的“滑坡”、“错位”,导致思想上的腐败。给心灵“测温”,就是要对照政治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法规等,每天量一量自己有无不当欲望“发热”,查一查自己有无不廉念头“发烧”,“筛一筛”自己有无触及红线、底线等现象,“扫瞄透视”自己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现风险,就立即“报警”,紧急刹车,大“剂量”用正确理论滋养思想,用伟大信仰培育思想,用严明纪律管束思想,及时给膨胀的私欲“降温”、给发热的念头“浇水”、给不适的身心“服药”。通过进一步压实不敢腐的底线、划明不能腐的红线、筑牢不想腐的高压线,管住心中的“猛虎”,健全夯实自己的“免疫系统”,铸就百毒不侵坚固防线。
注重为思想“消杀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支配着行为,一个人腐败产生首先是从思想上腐败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在五彩斑斓的市场经济中,难免思想会沾染灰尘,也需要经常给思想上喷洒“消毒液”,常洗“心中尘”、常杀“思想毒”。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每天给自己注射一针“清醒剂”,算好自己的“人生大账”,摒弃“鱼与熊掌兼得”,明白“小病不防,大病危亡”、“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道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要每天给自己服用一种“抗菌素”,坚持“一日三省吾身”:对照党纪国法看有无“越规”的,对照人民群众的要求看有无“亏欠”的,对照优秀分子看有无“落后”的,树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谨慎用权、公道用权、全心为民。每天给自己涂好一层“防腐剂”,消杀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自负心理、补偿心理等病毒,防止心灵失衡,做到慎独、慎行、慎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自觉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抵得住歪风、经得起诱惑、稳得住心神,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善于设行为“隔离区”。为严防疫情传播蔓延风险,许多地方设立疫情防控隔离区。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给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划定“隔离区”。这种隔离,不是把自己正常思想行为禁锢封闭起来,画地为牢,与世隔绝,而是要防控不安全风险,让自己的活动有“禁区”。面对容易滋生的“腐败区”保持距离,做到不应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沾的不沾、不该贪的不贪,确保“亲清”分开、公私分明、是非分辨。时刻扎紧通往“危险区”的篱笆,心存畏惧,“怕”字当头,决不能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草莽”、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酒徒”,充分认识“病毒”的危险性、致命性,一旦染上,轻则血肉模糊,重则万劫不复。精心构筑通向“感染区”的屏障,把它作为“鸿沟”“电网”“雷区”,坚决不越、不触、不踩。同时坚持画好人生每一天的“功过格”,做了错事,在格中点一个黑点,做了好事,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督促自己填好“红格”,不能出格。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驰骋人生安全港,披甲执锐逆风行。(吴明举 四川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