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的是群众“生活富裕”。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推动“上产业链”“入合作社”“建种养场”,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切实提升农村党支部的群众凝聚力,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党员、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中来。
用理论武装头脑,厚植乡村振兴群众基础。思想建设主要进行党性教育和德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加油,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思想建设“虚化”,极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步伐”等思想问题。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在“三农”工作中不负韶华,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工作作风,不贪大求快、不脱离实际、不损害群众利益。切实提升做农民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农村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从而在带领农村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主力军”作用。
让组织领导群众,确保农村发展更快更稳。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严格组织生活,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积极探索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独特政治优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牢驻村第一书记,打造强村富民“领头雁”队伍,深入实施“群雁孵化工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切实起到模范宣传带头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让农民群众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益,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能动性、创造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形成“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的农村新气象。
以党风带动民风,营造党群干群和谐氛围。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与目的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抛弃急功近利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不让形式大于内容。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望、闻、问”,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真情释放找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边整改、边总结、边提升,共同努力转空谈到实干。变党群关系“绕着走”为“迎着上”,逐步引导村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党建工作。
近年来,党在培育产业强镇、打造一村一品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对乡村振兴规律认识显著增强,已成为全党的共同意识。实践深刻昭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一盘大棋,必须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树立农村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坚持党在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人民政府 郭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