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考古,人们它的第一印象是冷门的行业,此前,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高考考出676分的好成绩,却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消息引得众多网友议论纷纷。在大家看来考古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工作,主流思想认为考古专业不好就业、工作收入不高。然而考古研究所挖掘的历史文化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紧迫需要的。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设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是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灿烂成就的重要途径,对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考古研究,展示起源。我国早期考古工作长期以来缺乏资料,没有系统知识,考古进程缓慢,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有了重要成果:我国在距今五千年前,已进入文明阶段,从根本上打消了世界上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的质疑。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是凝聚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以考古研究来消除质疑,是增加民族自豪感最好的强心剂,让我们更好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弘扬中华文化。
考古研究,增强自信。历史与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离得远,我们的生活与古时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服饰、建筑、环境都显得如此不同。离得近,我们还是保留着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传统节日的到来总是会勾起对以前生活的幻想。考古的一大重点是文物,它们承载着历史。了解文物的一个好方法便是纪录片,如记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生动地将文物的美呈现给观众,让冷冰冰的古玩、诗画有了温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文物变得有趣起来,人们自然是多了份乐趣,也更加愿意深入了解它们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这些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文物,要继续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素养。
考古研究,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璀璨的五千年历史文化是我们珍贵的共同瑰宝,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挖掘深埋在地下千百年的文物,很可能受到外界的雨水、光照、温度影响,而造成不可逆伤害。比如刚出土的兵马俑陶俑表面还留有各种颜色的彩绘生漆,但由于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然后剥落,变成了现在的灰土色,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许多像兵马俑这样珍贵的文物,刹那间就会失去原本的光彩和价值。每一次的考古挖掘都不能使用挖掘设备和爆破手段,挖掘作业只能靠手工,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像秦始皇陵这种大型陵寝,前后花费近20年时间挖掘清理,至今仍未完成。而如今,全中国每年大量的考古挖掘作业与较少的从业人员的不平衡比例成为中国考古发展的一大阻力。考古所发掘的历史文化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必须要重视考古工作,为考古工作输入更多有活力、有抱负的新人才,构建有担当、有毅力的考古队伍。
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闪耀光芒,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建设中国特色考古学,是探究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的星辰大海中前行留下的坚实脚步,这些脚步也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梁周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宝山社区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