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韵乡愁

2020-11-26 16:35:37 | 来源: 中廉在线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乡韵乡愁。保护传统村落,延续文化脉络,是全社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然而,随着城镇化及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传统村落和各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因此,留住乡愁,保护传统村落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保护村落实体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提保证。一栋建筑是由一砖一瓦修砌而成的一个整体,而一个传统村落是由一栋栋古老神秘的建筑组成。然而,现如今,保护传统村落急功近利行为屡见不鲜,过度开发和利用古村落现象见诸报端。古语有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可见,保护村落的保护要从点滴做起,从保护村落实体做起。既要尊重建筑文化,坚持原样原修,用心规划、科学修缮,保留建筑原真性、整体性;又要增强保护意识,通过摸底调查,掌握古村落的信息,选出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政府各部门与专家之间深度思索保护与发展古村落的思路和定位,形成共识,建立传统村落的合作机制,统筹保护、协同发展。

保护“活态文化”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在需要。随着传统村落的消亡,许多传统乡村文化也正在流失。当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遗忘,当老辈人的风俗习惯渐渐被忽略,当村中的待客之道慢慢被忘却……由此形成的新农村正因缺少传统文化底蕴,逐渐沦为“文化空心村”。而如何能保证村与特色文化同在,让“活着的文化”活得更好,不与现代文明脱节断裂成了重要的难题。“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灰心”,保护活态文化必须排除万难,做到“一挖掘一推广”。一是邀请高校知名学者、专业规划团队,共同挖掘蕴藏的文化底蕴,整理记录成册。二是基于历史资料,编织好村落故事,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推广“好故事”“好风俗”“好德行”,户户传颂、家家传扬。

保护原住村民是保护传统村落本质要求。传统村落是村民记忆的延续,而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保护主体,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由此可见,保护传统村落的原住民是保护村落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如何保护原著居民,让村民留在村中就成为保护村落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当地现有配置和特色文化优势,集中打造传统旅游景区,提高资源利用率。犹如邹城市上九村将“上九胡同”集中打造成传统老作坊,再现历史繁华,唤醒村民的乡土情节,守护着村民的乡韵乡愁。另一方面,要用心考虑村民长远发展,推广实行旅游扶贫战略,把旅游、扶贫和生态有机结合,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融资,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只有在村中过得好,才能留得住人。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保护传统村落非一人一己之力可为,需要多方合力,共同保护村落实体、文化和原住民。作为基层干部,也唯有秉持“心怀文化、肩担历史”的精神,牢记社会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价值,才能真正留住乡韵乡愁,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福建省漳平市西园镇人民政府 李蔚倩)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