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全力绘好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2020-11-23 15:12:47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质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夯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主体,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因村施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对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人才振兴增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基石。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出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愈发突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为了农民,同时也必须依靠农民。一是要实施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要留住一部分农村优秀人才,吸引一部分外出人才回乡和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根据人才的特点、优势放在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文化振兴树风貌。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是要指导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道德讲堂、农村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路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使群众抬头即见、喜闻乐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是要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乡村底色的保留,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让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如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之风在乡村兴盛起来。三是要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群众,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禁毒禁赌、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生态振兴作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农业发展依靠的仍是粗放增长,不仅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也带来农业面源污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一是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制定好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二是要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整村推进为主导模式,实施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一体治理,加快推进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组织振兴强堡垒。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态势显现,留守问题突出,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严重,小官巨贪、村霸控制等现象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力度。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第一书记派驻长效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量身定制整改措施,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大棚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具备战略定力,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劈波斩浪,久久为功。(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人民政府 陈小燕)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