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扶贫先扶志,破除“依赖”思想

2020-09-15 16:16:00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0年精准扶贫进入克难攻坚阶段,“啃”的都是硬骨头。我们不仅要迎难而上,一年一个目标,还要接受国家层面的脱贫攻坚年度“考试”,上半年是“半年考”,年底则是“年终考”,到2020年要“毕业”。

群众要想脱贫,党员干部必先脱皮。党员干部必须要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将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到首位,用真心换群众的“真心话”,赢取群众的信任,“一系列脱贫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不深入到群众中去是不了解群众真实内心的,也了解不到群众最急、最难、最烦的事情的,基层党员干部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既保障了群众的切实利益,又确保了脱贫摘帽顺利完成。

扶贫先扶智,扶志要振“心”。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有什么样的作为。究竟是碌碌无为、“等靠要”,还是积极进取、“奋力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贫的速度和质量,在扶贫的同时要破除群众的“依赖”思想,要激发群众“斗志”。一是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可以是一次简单的宣传政策让百姓知晓而得到实惠、也可以是帮助生产生活体验农事,可以是带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加干,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帮扶干部就是桥梁、就是百姓的暖心秘书,就好比曾经的知青下乡,在平凡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农村的改革。二是要利用好扶贫产业,让群众致富增收。但让群众在加入扶贫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万全之策”,可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产业建设发展,让群众致富增收指日可待。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卧薪尝胆的意志、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打赢这一场赶超发展的攻坚战、决胜战,扭转当前某些地区落后被动的局面,努力创建属于我们中国脱贫事业的辉煌。

雪中送炭固然令人感激,但给的太多,就会把胃口吊高,最终导致扶贫标准太高,就会吊高胃口,膨胀物欲,结果往往是“好事办不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到“基层”中去,多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把扶贫工作抓紧再抓紧,做牢再做牢,做到出手快、狠、准,避免跟风与雷同。(吴英 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