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浅谈基层治理之加班常态化问题

2020-09-13 11:11:08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镇(街道)作为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承担的治理任务愈来愈重,基层干部加班常态化现象愈发突出,若不能有效解决加班常态化问题,配齐配强乡村治理队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便可能受影响。

加班常态化对基层干部的影响。加班是指除法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延长工作时间的统称。加班常态化则进一步模糊了正常工作时间的概念,对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影响更甚,主要表现为对基层干部身体、家庭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加班常态化通过固定延长工作时间,占用了基层干部用于正常休息、经营家庭的时间,必然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家庭矛盾频发等问题,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即加班带来的边际效益远低于不加班的边际效益,一方面会导致离职率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则容易诱发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从加班常态化这个根源上解决,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便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工作效率、降低治理效能。

加班常态化对上级部门决策的影响。上级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评估往往注重结果导向,实现过程则容易被忽视,因此,基层加班常态化现象自然也不容易被关注到,即使关注到也不一定会认识到其中的问题。一方面,上级部门对基层单位通过加班得来的结果会产生惯性,误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定义过高,若某次工作拖延了,则基层单位易受到上级部门更加严厉的批评,进而层层问责,加班更趋于常态化;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不一定能够充分了解基层单位工作成效的组成,对于加班常态化的加权容易归入正常工作效率之中,同时,基层单位通常对应多个上级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往往是多个部门叠加而成,这便会导致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难以真正衡量基层单位的实际效率,对任务时限要求过严,造成其所辖范围内的基层单位普遍需要常态化加班。

加班常态化对基层政治生态的影响。加班常态化易产生非工作任务需要而加班的情况,有些是因为逃避家庭责任而加班;有些则是为了融入基层工作环境而加班,因为加班常态化,大家在加班时因共情而更容易沟通交流;有些则是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假装加班,在加班常态化的环境中,如果出现某些人经常不加班的现象,其领导和同事必然会有该同志工作不积极或者工作任务过少的印象,从而导致其工作量增加或评级晋升时评价不高,因此,工作中实际呈现的状态往往是工作效率高的人被分配的任务较多,工作效率不高的人分配的任务较少,有些“老油条”甚至故意降低工作效率以减少工作量。对于基层而言,这便形成了任务分配趋于两极分化的不良政治生态。

加班,适用于短期提升工作效率,切不可饮鸩止渴,发展成加班常态化。只有根据实际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不断减少因任务需要而导致的加班常态化,方能改变非工作需要而加班的不良环境,才能营造平等公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组织部组织科 王华盛)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