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做“好老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和追求。什么是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用四句话进行了概括,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践行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可以从“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上下功夫。
要“传好道”,必先正己树人、仁爱有加。“君子厚德以载物。”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敢于承担,敢于拼搏,尤其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牢记育德树人的第一要求,用示范性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同时还要有强烈的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言行、培育高尚的情操。
要“授好业”,必先学有所成、笃学无境。“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宽,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同时,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育人本领。
要“解好惑”,必先技高一筹、精通教育。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广大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育技能,更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解知识学问之惑,更要解为人处世之惑。要加强教学研究,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技巧,尤其要树立正面的、辩证的、发展的思维,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角度和高度来思考问题、释疑解惑,让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感恩,明白事理。(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人民政府 潘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