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了“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取得新进步”的行动目标,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供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始实施,在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得以改善,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观念得以进步,一批批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幸福指数、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的特色新型农村逐渐涌现,通过出实招、亮硬招、创新招,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村风文明的现代化农村。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较广、涉及内容繁杂,面临任务较重,因此,仍然需要多措并举,齐心协力绘就“同心圆”,补齐短板,攻坚克难,奏响环境整治“最强音”,持续优化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同时提升乡镇的“颜值”与“气质”。
党委推动,定准“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通过党建工作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切实将建设干净、整洁、美丽的宜居宜业新农村成为常态。
支部带动,吹响“集结号”。深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聚焦关键,把握大局,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党支部要借助乡村大喇叭、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营造村级人居环境整治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将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同时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党员先动,弹好“前奏曲”。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带头亮身份、亮任务、亮职责,坚持晒成绩、晒亮点、晒差距,不断比贡献、比进度、比位次,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中,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见实见效,形成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群众齐动,奏出“交响乐”。群众是人居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引导村民从房前房后做起,逐步加入到全村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同时也将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帮助群众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主人翁”意识,切实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当家人”,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乌素图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