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用法治吹响乡村振兴新号角

2023-03-23 09:54:37 | 来源: 中廉在线

“法度者,正之至也”,法治是乡村治理成效的根本保障,是建设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支撑。迈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做好乡村法治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律保证。

拓宽法治宣传渠道,下好普法先手棋。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让法治在乡村落地生根,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需要每一位乡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增强乡村普法工作实效,在群众心中埋下法治“种子”势在必行。一是要按照“谁执法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部门牵头,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民法典》等与乡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行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栏等,让常态普法与专题活动并举。二是在乡村建立专门的法律服务咨询平台,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让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将法治观念进一步印入群众心中。

搭建法律服务队伍,注入人才助推剂。“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一支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壮大乡村法律人才“枝干”,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根本支撑,是乡村运用法治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推进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建设,首先要立足乡村党组织,对村干部开展基础法律培训,让村干部具备基本的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组织专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进乡村,让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或律所律师“扎根”基层,让乡村群众能够更好、更专业的运用法治武器;最后要为乡村法律人才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用温暖的服务滋润人才,让法律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

守住司法公正底线,念好执法“紧箍咒”。“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乡村法治建设的成效,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追究一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统一性。乡镇党委政府要支持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不得干预、插手,对于违法人员,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法律进行处理。通过严格执法,让乡村群众在每一宗案件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执法”出发达到“普法”“用法”的效果,在乡村树立“法治之尺”,点燃乡村“法治之火”。(马全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官庄乡)

责任编辑:情花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