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着眼时代大背景,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大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大思政课建设的必然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进路,以推动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大思政课的提出是对时代背景的响应,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下形成的。当前,思政课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新时代青年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提出也是为了解决传统思政课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必须与现实结合,注重生动教学,这显示了大思政课的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高度耦合。
理解大思政课,首先需要明确其本质内涵。思政课一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大思政课则是对传统思政课内涵和外延的深刻开拓。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体现的是新时代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新形态。而大思政与大思政课的区分更为深刻,大思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形成的育人新理念。
建设大思政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格局、主体、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不断突破传统思政课的局限,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贯彻大思政理念为建强大思政课凝聚共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在于贯彻落实大思政理念,增强建设大思政课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顶层设计应注重大思政课的系统重塑、格局拓宽、力量整合等方向,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将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思政课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搭建好教学科研的合作平台与沟通交流平台、深挖育人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政策供给。
搭建大平台是建强大思政课的重要依托。大思政课建设离不开大平台的有效支撑。要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各类教学渠道。课堂理论教学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实体支撑,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展,深化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同。实践教学需与理论教学高度契合,避免形成热衷形式主义倾向或陷入重活动轻引领的误区。随着信息化发展,智慧课堂、数字马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在实体时空的场域限制,能够实现远程调动红色资源、搭建优质的课程平台。教师利用网络开展虚拟时空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点,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
大思政课的建设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大思政课的内涵,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孙靖文 河北省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