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2020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一时间“地摊经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火遍了大江南北,那些不知道与城管玩了多少日日夜夜“猫捉老鼠”游戏的小商小贩,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猫咪”真的不会来了吗?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现身马路市场,向老百姓们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李克强总理这一番接地气的话语,讲到了广大百姓群众的心坎上,甜到了广大小商小贩的心底里,他们确定“猫咪”真的暂时是不会来了。
长时间以来,“地摊经济”一直让道于城市文明,一谈到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管理者头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商贩感叹“夹缝中生存、何时是个头”,老百姓纳闷“今天在这买、明天到哪买”。就这样,“地摊经济”一直被视为“城市文明”的对立面,却又在寻常百姓来来回回、奔跑跟走的买买买中生存着。
黑格尔有句名言叫“存在即合理”,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地摊经济”确实适用于该理论,因为“地摊经济”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它繁荣了经济市场,弥补了购物空白,古往今来之所以能够一直活跃地存在,无论是在市场体系、需求体系、就业体系还是城市体系等方面,均有支撑其生存的潜在积极因素,其对于促进和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备、区域经济的繁荣、坊间需求的和谐、小本经营的诉求和朴素就业的愿望,均起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生生不息,无论是经济发展快慢、市场萧条旺盛、科技如何高端、社会如何发达,它始终在人们需要的地方出现,始终解决着就业和消费的问题。
当前,由于解决“疫情并发症”之需,“地摊经济”从游离状态华丽转身登堂入室,说明“地摊经济”因其彰显城市烟火气、带给群众心欢喜、规模宏大促经济的独特优势,被国家倡导、重启激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城市文明之下,“地摊经济”的那些环境影响、诚信交易、安全卫生等等方面的弊病,又是交给我们的一张时代考卷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答好“地摊经济”治理这张考卷,让“地摊经济”符合时代特征、顺应发展大势,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和百姓的幸福港,就是接下来的新任务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委组织部 杨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