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中旬榕江县“村超”开赛以来,这场乡村足球联赛的热度持续攀升,多日霸占社交媒体热榜、热搜。网友惊叹:村里的足球队居然也能踢出“世界波”,足球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直中球门。一场球赛直播,竟有上千万人次观看。开赛一个月以来,已有几亿人次关注过这个大山深处的足球联赛。(6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从“村晚”到 “村BA”再到“村超”,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自娱自乐、乐在其中,乡味十足而又风情满满的文化活动、体育赛事,让更多乡村故事被倾听、更多村民走上舞台,也让乡村振兴更加可观可感。
全员主角,“村超”大舞台人人能出彩。人民足球人民爱,人民足球乐人民,这是“村超”爆火的“流量密码”,也是其“出圈”的魅力所在。这里没有职业球员,工人、农民、老师、摊贩、公务员都是绿茵场上“最亮的星”;这里没有华丽的表演,唱着侗族大歌、跳着苗族芦笙舞的村民们却能一次次带动现场观众掀起 “最炫民族风”。外地工作者请假回家参赛、八十岁老奶奶呐喊助威、数万球迷激情互动……这个舞台跨越了年龄、职业、民族,这里没有“看客”,人人都是“村超”的主角、人人都能尽情享受着“村超”盛宴。
“村超”中蕴含着乡村振兴商机。传统认知下,每每提到乡村振兴,很多人抱怨找不到路径,其实,只要用心发现,到处都是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以贵州省榕江县设立的“村超”为例,就包含了许多乡村振兴的“因子”。举办“村超”少则几十个球队,多则上百个,这是一笔不小的体育消费资源,足球运动员球衣、球鞋需要购买,广大球迷的喇叭、小旗子需要购买,现场需要供水,需要饮食,这无形中促成了体育消费。商机贵在用心发现,而不是“等靠要”。此外,外地游客前来观看“村超”进行吃住行的消费,这也间接地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村超”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是地方销售土特产的最佳场所。榕江县政府部门在体育馆外空地上规划了摊位,供人们免费使用。因为摆摊的人太多,摊位又从3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鉴于“村超”异常火爆,很多网红将直播间开到了“村超”现场,一边带货一边讲解“村超”。外地观众在观看“村超”的同时,还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农副产品,可谓一举两得。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6月9日至11日,榕江县的餐饮、宾馆、超市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4%,便利店、水果店等本地商铺的即时零售订单量也较上周同期增长50%。把农副产品搬到“村超”现场,及时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的急难愁盼,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发展乡村产业贵在用心发现,需要找准结合点。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小足球也有大振兴,小足球也有大产业。希望其他地方学习贵州省榕江县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除了足球之外,可否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方面开展一些适合本地特点的体育赛事。如此,定能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欧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