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和科学知识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之本,莫如铸魂。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和民族间交流对话的关键力量。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 ”的主力军。当代的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先行者,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他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青年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是他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他们坚定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坚定的必然选择。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在奋勇前行,同时也取得显著成绩,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人才队伍建设重中之重,如实施了“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譬如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就一次次的表明了,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下大力气培养,方能造就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只有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唯有创新,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国内国外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变局要求创新,挑战呼唤担当。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滨江街道 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