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与”食“俱进 写好粮食安全“大文章”

2023-03-30 10:42:44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是我们发展经济、文化等一切的必备基础条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何能够充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核心就是要对准关键问题,解决好关键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藏粮于民”。藏粮于民首要的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农民一直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关键主体,家庭生产是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精准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粮农安心种粮、认真种粮。

保障粮食安全,根本“藏粮于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优质的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采取轮作休耕等方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产质稳步提升,最终确保耕地数量、耕地质量、耕地空间不遭受人为破坏,进而维持耕地综合生产力,为藏粮于民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出路在于“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要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是要通过加强对良种、灌排、施肥、播种等技术体系的创新研发、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的整体支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让科技进步逐渐成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关键在于“藏粮于民”。综合统筹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么种地”三大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安徽岳西县店前镇人民政府 金晨)

责任编辑:一升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