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立足乡村本色 推进城乡一体化

2023-03-02 08:35:50 | 来源: 中廉在线

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在“乡村现代化”,域市人口源于乡村。只有抓住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促进城市、农村协调统一,宜域则城、宜乡则乡,才能保持乡村本色,让农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揆诸现实,有部分基层官员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大量拆除村庄,搞域乡“一样化”,想把乡村直接变为城市,此举实为忽视了事物发展规律,过渡功利化。并非将乡村的土坯茅屋变成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就实现了乡村现代化,而是要从乡村本身出发,立足全部、着眼全局,将乡村现代化落实为具体问题,逐个解决。

乡村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要追求全方位改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和国家的总指挥方针高瞻远瞩,从全方位推进中国农村形或产业兴、农民富、生态好的美好画面。从看病难、吃药贵到全面实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入院报销率超过80%;从农村孩子上学难、甚至辍学变为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由29万减少至2.3万;从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到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在休闲假日涌向农村,体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闲适……这些无不体现着立足乡村基础,发展乡村道路的正确性。乡村借鉴城市的条件便利,城市向往乡村的田园舒适,各有特色却又浑然一体,实为城乡一体的发展之道。

乡村的现代化是以经济为中心,要追求村民共同富裕。九十年代沿海城市率先发展,大批农村工农涌往外地务工,长此以往造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摞荒等现象。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乡村,发放补贴鼓励外工回乡创业;政企合资开办产业园区,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自疫情以来,各基层县长网络直播带货,打开了农产品畅销的新渠道……从过去的农家乐到今天的野外露营,每天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城市人无不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而这又是乡村发展的新契机。用乡村的空气抚慰城市人的心灵,用城市的消费带动乡村的生活,互补长短,可谓长久发展之道。

乡村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要追求自立且立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教导青年干部:政策制定的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乡村的现代化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老百姓都过上好生活,只要农民充满精气神,那现代化事业也会加速推进。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中提出以“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他强调要让人推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提供的生活条件又反哺人,从而构建出“以工辅农、农商互动”的发展模式。故此,要发展现代化必先满足人的需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我们在坚持“两条腿”并行,城市、农村协调统一的正确道路中踔励奋发、笃行不怠、一路向前,共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人民政府 陈佳齐)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