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减负赋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2023-06-20 11:05:05 | 来源: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长河镇政府党建办

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生力军。青年科技人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他们精力旺盛、创新活力较强、对新事物的感知和捕捉更加敏锐,是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但是,从事基础研究将面临着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而且也面临一些难题。当前,基础研究大多跨专业、跨行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耗时长、见效慢,且失败的风险较高,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人力。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就要为他们减负赋能,培植好成长沃土,拓展创新创造的广阔空间。如此,方能让他们安心的进行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创造更多“从0到1”甚至“从1到N”的跃升。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就有必要改革基础研究项目申报和评价制度,适当放宽申报人员在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以及申报条件中对单位性质的要求限制,畅通企业申报渠道,以单位或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作为分类标准,给予体制内外各类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

最后,应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基于突破性科研成果需要时间的求证和经验的积累这一基本特质,建议减少考核频次,构建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新模式。探索适合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和发展潜力,不再将资历或以往研究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或限制性条件,真正构建起以创新价值、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现代评价体系。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支持他们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放下“包袱”,心无旁骛挑大梁、担重任,行稳致远。(冯清松)

责任编辑:方芳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