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曦、星空闪耀,时钟的指针刚过五点,就着朦胧的雾霭,内蒙古商都县瑞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子内,两个女孩简单梳洗后,忙着给羊群搬运草料、收拾羊圈;吃过早饭,就要动身到自己承包的地里干农活,这是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和师璐这一对“95后”姐妹花每天的工作状态。
初见身材娇小的师乐和师璐,穿着劳动时必备的运动服、牛仔裤,素颜的她们脸颊被晒得黝黑。干农活十分娴熟的姐妹俩很难让人相信,她们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回乡务农。更难想象的是,三年前还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今已富足有余。这一切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帮扶,也得益于姐妹俩的辛勤奋斗。
2017年,姐姐师乐从内蒙古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刚毕业时,她曾短暂地做了一段会计工作。2017年底,回老家过年期间萌生当农民的想法,但没下定决心。春节过后,姐妹俩的父亲查出癌症,当家中的顶梁柱被“压”弯了腰,生活的担子转瞬压到姐妹俩的肩上。在照顾父亲的时间中,师乐彻底决定回乡干一番事业。
记者虽不知她们的“肩膀”能负重多少,但姐妹俩追逐幸福、奋斗拼搏的笃定决心定能让她们成为家中的“脊梁”。
尽管在农村生长,但对于没有耕田养殖“实战”经验的师乐来说,第一道坎儿便是面临外界的不解,还有对种养殖业专业知识的陌生。“面对不解,干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回应。我不断地向父亲和当地的种养殖达人学习种地养殖经验。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我承包了200亩耕地,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查看长势到秋后收获,我的每一滴汗水都滴到了田里。一年的努力,收益还不错,心里想着要扩大种养殖规模。”师乐腼腆地回忆着回乡务农收获第一桶金时的喜悦和大干一番的决心。
转年2019年,妹妹师璐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没有犹豫,就选择与姐姐一起务农奋斗。“我很认可姐姐回乡务农这一决定,虽然辛苦,但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我想,只要肯付出,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师璐如是说道。
要想扩大种养殖规模,资金是师乐和师璐面临的第一难题。姐妹俩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四处筹钱并通过贷款经营合作社,进行机械化精耕细种。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余亩,发展到2030亩;作物从单一的小麦,发展到向日葵、玉米、藜麦等经济效益更高的品种,还养了300多只羊。2020年,在还清借款和贷款的基础上,她们收入40多万元。
原本对种养殖陌生的姐妹俩,如今渐渐成长为种养殖“达人”。村民家中的牲畜生病,都请她们过去对症开药。
在姐妹俩的办公室,书柜里摆着各类种养殖书籍。农闲时,看书、看市场动态、在网络上学习种养殖技术是她们生活中的“娱乐项目”。师乐和师璐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光靠精耕细作、吃苦耐劳是行不通的,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识、能力和眼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我们都在准备‘专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
2021年3月8日,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委会和中国农业银行商都县支行授予师乐“巾帼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谈及合作社未来规划,师乐如是说道:“能有现在的成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扶。家里被纳为贫困户时,扶贫干部常常到家里帮忙解决困难,开脱贫‘药方’;父亲做手术后,村干部与扶贫干部忙前忙后帮着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医药费,总共报销了95%;我们姐妹俩开办合作社需要助农贷款时,还是他们帮着协调对接……党和政府帮扶我们家的事还有很多,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入党的种子也在我们姐妹俩的心中萌发,所以都义无反顾选择入党,向党组织靠拢。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走进群众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一路走来,我们真切地感到,党和政府是我们坚实的依靠,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姐妹俩笃定地说道。今年,姐姐师乐还参加县里发展对象培训班,马上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啦。回首姐妹俩回乡务农创业这条路,虽几番曲折,但终究被她们用奋斗拼搏趟成一条奔向幸福的坦途。(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