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都县紧紧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生态宜居”的总要求,以“办事方便”和“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为先期目标,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涉企收费,切实提高了服务对象和涉事企业满意度。
全力实施“三抓”,优化民生服务保障
一是抓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推进低保申请审批与家庭基础信息核对并联工作机制,低保申请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建筑物门(楼)牌号编码确认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变更、注销、核准、审核、认定等事项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对于进驻大厅办理的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章程修改核准和建筑物门(楼)牌号编码确认等8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服务。
二是抓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强化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积极与客运站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城区醒目位置悬挂行政区图、城区图展板10余块,同时,公布便民热线电话“12345”,为社会提供地名导向和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推动低保救助申请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审批,办理婚姻登记实现网上预约。
三是抓行业收费管理。制定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标准,实行涉企收费备案制;规范了各类服务行业收费标准,公布了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和业务咨询热线电话“12345”,畅通了举报投诉渠道,对接到投诉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一经核实严肃处理。
稳步推进“三放”,扩大民政服务供给
一是放开行业市场准入。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对申请成立的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不再需要有业务主管单位,同时免除注册资金;对未达到的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由乡镇和社区进行备案管理,全面降低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
二是放开基层政务服务权限。将子女收养登记、公开募捐资格审核、开发住宅小区返还社区用房规划验收(含养老服务设施)等20个政务服务事项的行政许可、确认、处罚、奖励权限下放到乡镇。将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认定、内地居民婚姻登记等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行政确认、给付权限下放到具备承接条件的乡镇。
三是放宽社会救助、福利保障政策。扩大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对家庭人均收入为3倍、5倍低保标准以内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和重病患者实施低保“单人保”救助;残疾等级由一、二级重度残疾扩宽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对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由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简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对没有较大争议的社会救助申请家庭,取消民主评议环节,简化公示环节,减少证明材料。放宽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体系;对没有户口的弃婴、流浪乞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先接收入住福利机构,后办理落户手续,对患有疾病的,先救治后入住福利机构。(内蒙古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