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在“厕所革命”中对户厕的摸排整改也是下足了功夫,不仅每家每户都配备了厕所,还兼具了实用与美观。镇领导们多次召开“厕所革命”专项摸排整改会,会上领导们常说:“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明与民生窗口,现在我镇已经全部脱贫,今后要在影响村民幸福感上多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厕所革命”不仅关乎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而且体现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还影响着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厕所革命”,把农村生态环境搞好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了,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就不远了。
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村民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厕所革命”中对厕所的改善,看似不起眼儿,实则彰显了一个地方管理者为民、便民的服务理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作风。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回望新中国70多年壮阔征程,厕所映射着国人卫生习惯的改变,影响着亿万群众的出行,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局。“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宽广。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这项基础性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并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我国“厕所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农村的公共厕所大都面貌一新,受到村民的普遍欢欢迎。
当然,也要看到,“厕所革命”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厕所数量质量、使用率上仍有不小差距。比如,有的村子重面子、轻里子,外观追求“高大上”,内里却不重实效;有的地方重建设、轻维护,设备、管道无人修理和疏通,粪污无人清掏。这些问题虽小,却足以反映出治理者是否真正以民生为重,是否做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
可以说,搞好“厕所革命”不仅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最终将迸发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当然,对户厕的整改很难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唯有瞄准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才能把“厕所革命”这件关系民生、体现文明、彰显作风的基础性工程办好办实。(察右后旗贲红镇选调生 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