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紧贴自身实际,紧扣新时代新特点,把脉党员新“需求”,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理念,进一步探索建立完善了党员教育工作制度,使党员教育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实效化轨道,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为旗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优势,为察右后旗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察右后旗共有党员8386名,其中嘎查村党员4023名。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全旗党员教育工作面临新问题,尤其是嘎查村党员教育工作面临老龄化严重、流动党员多、新鲜血液注入不够,嘎查村党员教育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此,察右后旗深入研析近几年党员教育工作新方式,广泛汲取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旗实际,将党员教育工作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三级联动教育体系”工程,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不仅有效破解了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难题,也成为拉动嘎查村经济发展、促进嘎查村创业就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型渠道。
科学谋划树亮点,切实提升线下培训实效
察右后旗在旗委党校原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结合旗情实际,挂牌成立了苏木乡镇党校和嘎查村“乡村夜校”,全旗上下形成了以旗委党校、各苏木乡镇党校和“乡村夜校”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教育体系。同时以“主题党日”“支委会”“专题党课”“党小组会”为基础建立了“固定活动日”制度,每周确定一天,统一主题、统一内容,组织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助推“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各级党组织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础,以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为依托,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训拓展全旗各层面党员和群众的参学率,打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层的学习平台,对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级联动教育体系对各个层面的党员在学习内容、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员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嘎查村“乡村夜校”,充分按照农牧民意愿,根据农事活动安排,利用夜间或劳作之余,因人施教,集中授课或以分组、广场集会、庭院小会等形式开展学习。针对住地相对偏远、文化程度较低、行动不便的农牧民送学上门、结对帮学,提高群众参学率。察右后旗“三级联动教育体系”、“每月四日学”的建立使我旗党员教育学习管理实现全覆盖,效果显著。
积极创新谋新篇,以多元化提升党员教育
近以来,察右后旗为加大党建工作宣传力度,促进党员学习交流,加强党员教育线上教育工作,以更好的服务全旗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充分发挥移动终端设备快捷方便的特点,以“碎片化”“微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为此,及时创建察右后旗党建微信公众号,从自身品牌形象入手,以全新logo设计、封面宣传图片、版面设计等进行创版,不断创新品牌形象建设。以公众号为媒介,拓展党员教育新渠道。以公众号为平台,打造党员教育新亮点。察右后旗对各嘎查村流动党员进行摸底排查,将排查出的流动党员建立微信群、qq群等管理办法,及时在群内发放学习资料,同时让流动党员关注察右后旗党建微信公众号,按时查看发放的学习资料。以公众号每日信息推送为抓手,着力挖掘中央、自治区、市级、旗级媒体重点亮点工作,定期发布工作动态。进一步丰富了党员干部特别是流动党员、老党员、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等了解、教育与管理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形式上不断更新,涵盖内容上不断充实,订阅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建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已成为全旗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实现了党员教育经常性,推动了我旗党建向“互联网+”的迈进。多年来,公众号为全旗党员干部群众推送信息1225期,9800条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党员干部群众线上教育内容。
以点带面促发展,充分挖掘党员内生动力
察右后旗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拓展党员培训渠道,将党员教育工作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双促”工程相结合,着力为实现广大群众致富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察右后旗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及嘎查村党员意愿,由党员自主选修、量身定制授课“菜单”,并与庭院经济等产业项目相对应,乡村夜校邀请农牧业科技人员、“土专家”、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市旗相关部门的专家和科技人才有针对地讲课,向党员群众传授农牧业生产技术和致富本领。同时组织当地的龙头企业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现场讲课,向党员群众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和创业就业经验,引领广大党员群众激发自身动力,参与到集体经济中来。通过选修课,大部分党员群众借助乡村夜校学到了种植、养殖新技术,乡村夜校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农牧民致富成果的重要途径。
察右后旗通过抓实抓细线上、线下培训,不断优化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有效的打开了察右后旗党员教育新局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委组织部 王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