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李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现伟的微信步数,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对此,段现伟说:“党史学习教育中,村里的党员干部组成服务队,深入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搜集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自己“走得多,听到了更多群众的诉求和建议。”
“最美奋斗者”、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早年在狮豹头乡工作,15年里,有7年住在军烈属、“五保户”家里,8年住在治山治水的工地上。到唐庄镇后,他不住机关、村委,而是串百家门,每天给老百姓交饭钱,一边帮他们跳水扫地,一边了解基层情况,跟群众商量制订发展规划。在吴金印的带动下,全镇干部都沉在基层,每人负责几个项目,经常吃住在工地。
干部步数走的越多,“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越有针对性,学史力行就越能落到实处。
坐在机关,发个文件,开个协调会,也能为群众办实事。但和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征求意见,乃至走进群众家里,拧开水龙头看一看,打开冰箱瞧一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正如旅游一样,尽管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但若真正置身名川大山,那种感受,远非从电视上看到或从他人口中得知所能比。更何况,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群众对基层政策有意见,对基层工作有看法,对孩子上学、吃水用电、看病求医等不满意,就会发牢骚,甚至骂人,这些,坐在办公室、会议室是听不到的。只有走进群众,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交流,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好,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福祉。
河南有部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剧中的主人公唐成,上任伊始,就打破常规,下乡查看。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县令,尚能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难道不应该做得更好吗?(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委组织部 李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