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工作启动以来,丰镇市紧紧围绕“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的“五好”目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高质量推进丰镇市乡镇党委换届工作。5月底,8个乡镇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下好换届“先手棋”
一是“高位推动”系统化部署。丰镇市委第一时间召开了换届部署会,研究制定换届工作方案;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各级督导组督促抓”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协同、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丰镇市委以“一表一图一册一通知”推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将乡镇换届工作划分为4阶段、13个环节,细化工作任务30项,建立了日报告、周调度工作机制,确保换届工作动态实时掌握,存在问题实时解决。三是“全程指导”标准化落实。成立换届指导督查组,坚持集中督导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常态化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换届各项工作步骤不少、程序不漏、环节不差。同时,建立了面对面调度机制,指导各乡镇党委换届各项重点工作。
坚持导向鲜明、选优配强,打好换届“主动战”
一是分析研判摸“家底”。对各乡镇领导班子运行、整体结构、优化方向等情况进行了多次分析和反复研判,结合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对全市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多轮摸底,切实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数、心中有底”。二是深入考察把“关口”。在干部考察考核环节中将换届考察工作分解细化为8个环节27项具体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办法,做到纪委监委意见必听、干部人事档案必查、信访举报必核,保证整个换届人事安排过程征求意见、考察识别、酝酿沟通“三到位”。三是优化结构谋“布局”。紧扣乡村振兴大局排兵布阵,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通盘考虑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换届后,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3.6岁;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3.9岁。
坚持严把关口、提升质量,筑牢换届“基本功”
一是严把推选“程序关”。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严格按程序提出党代表推荐、初步人选、预备人选和正式候选人,全面履行组织考察、公示、征求意见、资格联审程序,确保代表产生程序合法合规。二是严把结构“比例关”。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严格保证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和农民代表比例。8个乡镇推选产生的483名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均不少于45%,妇女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占比均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三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建立“选举单位初审、乡镇全面审查、市级部门联审”三级审查机制,组建由纪委监委、政法、信访等12个部门组成的乡镇代表资格联审小组,逐一对代表候选人联审把关,切实保证代表的政治素质、结构比例和履职能力。
坚持从严从实、正风肃纪,守好换届“安全线”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精心设计“五个一”学习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召开全市严肃换届纪律暨加强换届风气监督警示教育大会,集中观看换届纪律警示教育片,市乡两级300余名干部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确保纪律要求真正入脑入心。二是思想引导到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包联乡镇的市委常委、干部考察组、换届工作指导督查组分别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谈心谈话,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干部情绪,确保换届期间思想不松、作风不散、工作不断。三是风气监督到位。将纪律风气监督设置为换届考察第一道程序,采取问卷调查、换届风气测评等办法强化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违反换届纪律的信访举报案件,实行立项专办、快查快结,对涉及换届的敏感信息、重要情况等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刘慧琳 内蒙古丰镇市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