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被放在了首位,可以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抓手就是产业振兴,要着力抓实抓细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低头干活”,因地制宜端稳“农饭碗”。要坚持“党建引领+特色优势+差异发展+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带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特色发展方式,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养殖种植业,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果蔬种植、林下养殖等。还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推广“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保姆式”服务模式以及“托管式”经营模式等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抬头看路”,精准定向培养“新农人”。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回引本土乡贤资源,着力培育出一批致富“新农人”。一方面要健全培育机制,吸引人才提升“致富力”。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清单,动员大学生毕业回家乡并到村任职等方式,吸引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高素质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要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优化创业环境,留住人才念好“致富经”。持续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搭建并优化营商平台,采取“党建+项目”“党建+电商”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龙头引领”,打造持续发展“新引擎”。努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壮大品牌效应,走实“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要以“龙头”创建打造农业产业化“新样板”,探索和创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规模种养,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以“龙头”示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要探索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真正带富群众,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剥隘镇人民政府 佟宛哲)